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 (記者 韓肖)福建自貿試驗區于2014年12月經國家批準成立,2015年4月掛牌運行。過去近4年時間的發展,在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看來,其建設的難點在于自貿區的頂層設計和各部門在職能轉變中的銜接到位。黃茂興表示,自貿區在接下來深化改革中要進一步加強“系統集成”,將已有的各類創新舉措更加發揮成效。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過去4年,新增企業7.5萬家,注冊資本1.7萬億元。其中新增外資企業3761家,引進外資270多億美元。”回顧過去的成績單,黃茂興表示,福建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中央批復的改革試驗方案中“改革創新試驗點”、“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新高地”的要求進行建設。福建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339件創新舉措,其中118件舉措為全國首創。
黃茂興認為,福建省在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中,不僅在制度創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更是由此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上述觀點可以在相關數據上得到證實。去年,國家發改委對全國22個城市的營商環境試評估的結果顯示,廈門市的營商環境是超過了上海,僅次于北京,位列于全國的第二位。而廈門正是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之一。
“廈門它是一個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強”。黃茂興介紹稱,在廈門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應用到整個投資貿易的一系列環節,包括整個數字福建建設構成中涉及的,互聯網+服務、互聯網+政務一系列內容。這些舉措使自貿區的通關便利化、商事登記管理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廈門及整個福建省的營商環境大為提高和改善。
黃茂興表示,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在商事登記制度、貿易和金融開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以“一照一碼”為例獲得了領導的高度評價并迅速在全國推廣復制。此外,廈門作為經濟發展特區,本身有著改革開放的先天優勢,各級政府在助力自貿試驗區過程中進行了職能轉變,采取了事中、事后監管等一系列舉措。在這個基礎上,廈門自貿區打造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列創新案例,被商務部評為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
版權所有 ? 2023 福建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jxcjhg5727.cn 閩ICP備17034359號-1 技術支持:元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