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4月20日福州訊(劉時安 陳雨桐)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區是新時代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大決策。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創新的前沿陣地,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五年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一批批制度創新、一組組改革舉措、一個個開放平臺、一條條外向通道從這里走向全國,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福建省副省長郭寧寧出席福建自貿試驗區最佳創新舉措和平臺發布活動
銳意進取 善謀實干
深化改革創新的 “福州經驗”
2020年第一季度剛剛過去,福州自貿片區傳來捷報:中交福旅(福州)股權投資基金成功落戶馬尾基金小鎮,5家共同發起機構合計認繳出資額70.011億元。
“該基金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經開辦副主任葉純說,小鎮在助力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同時,“走出去、迎進來”,積極引入優質業態落戶馬尾。截至目前,小鎮入駐機構投向福建實體項目95個,投放金額已達237億元。
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首個由“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基金小鎮,福州·馬尾基金小鎮借助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率先探索和實踐“基金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打造全國性基金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全過程資源整合與對接,讓基金回歸本源,推動產融協同發展,為“強產業、補短板、促民生”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福州片區的探索實踐,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充分認可。
人民論壇在福州物聯網產業基地調研
引人注目的是“生于”福州、全國推廣的“一照一碼”。2015年4月21日,福州自貿片區正式掛牌成立。僅半個月,全國首批“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就在福州片區發出。這項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讓企業注冊手續從以前七八個部門“跑斷腿”,簡化為填一張表、立等可取。5個月后,這項“福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被視為福建自貿區對全國改革的貢獻。
“作為福建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州片區被賦予改革創新‘試驗田’的使命。”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梁勇介紹,自掛牌以來,福州片區緊緊圍繞“先進制造業、對臺、海絲”三大定位,以創新促開放、以創新謀發展,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數據顯示,福州自貿片區已推出15批198項創新舉措,屬于全國首創的有63項,這些刻著“福州烙印”的改革創新成果,正釋放出強大的溢出效應。
截至去年底,福州自貿片區共新增企業3.5萬家,注冊資本7194億元;新增外資企業1051家,注冊資本717億元;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三的面積,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資、臺資企業數的近一半。
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建成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物聯網產業促進中心和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等重點平臺,集聚156家物聯網核心企業,參與制定行業標準123項,2019年物聯網產值超600億元。
跨境電商成倍增長。構建福州市跨境電商“一平臺、五中心、一產業園”的產業生態圈。引入包括菜鳥網絡、縱騰、eBay、網易考拉海購、京東、拼多多等眾多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入駐。2019年跨境電商累計進口票數585.53萬票,同比增長75.48%。
此外,整車進口、現代物流、兩岸金融、國際貿易等領域的表現也十分亮眼,為新一輪發展培育了澎湃有力的新動能。
創新為帆,逐夢前行。下一步,福州片區將不斷強化福州口岸“絲路海運”品牌建設,推進“海鐵多式聯運”“國際中轉集散”等業務創新發展。同時,積極構建自貿區對外開放橋頭堡,主動融入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當好全省乃至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敢闖敢試 先行先試
深耕開放合作的“廈門模式”
2020年,在廈門即將迎來經濟特區設立40周年之際,廈門自貿片區43.78平方公里的區域,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加速崛起。
前不久,SIT KWANGYANG船舶靠泊廈門海天碼頭,凌晨3點30分開始作業,4點28分進口重箱順利出閘,實現了“卸船直提”。
“技術的進步、運維效率的提升,使進口重箱從船舶靠泊到提箱出場僅用不到一小時,比傳統作業模式節約了一天以上時間。”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總經理林大煜表示,“卸船直提”服務模式極大提升貨物的流轉速度,節約了經濟和時間成本,是廈門跨境貿易便利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介紹,今年1月-3月,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1.68萬標箱,多項港口業務逆勢增長,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和廈門港口型物流樞紐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
“絲路海運”從廈門港率先開行
作為我國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位于廈門東渡港區,外觀酷似一個巨大的集裝箱。
來到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只見工作人員微調搖桿,碼頭前沿集裝箱橋吊便按指令有條不紊地運行。
“這是廈門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橋吊遠程控制系統。”林大煜說,如果第一代碼頭裝卸靠人力肩挑背扛,第二代靠操作機械,那么,自動化智能化的遠程控制,標志著碼頭已邁入第三代。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擁有天然良港和鐵路樞紐站,海鐵聯運樞紐優勢顯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5年8月16日,首趟中歐(廈門)班列從廈門自貿片區海滄鐵路車站發車前往歐洲,經過17天、一萬余公里的長途跋涉,安全抵達目的地,勾勒出一幅“一帶一路”新版圖。
之后,以廈門為起點又相繼開通了中亞、中俄貨運班列,并構建了國際貨運班列海鐵聯運模式,將業務輻射范圍擴大至東南亞,可直達歐亞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進一步提升了攬貨量和運載量。
從蔚藍海洋到黃沙大漠,再到異域他鄉,自開行至今,廈門國際貨運班列已累計開行629列,運載4.45萬多標箱,累計貨值達17.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1.16億元。
開放激發活力,改革釋放動力。廈門自貿片區主動對標國際先進、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經驗”,有效地推進了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品質企業、重要項目的落地和發展,是對廈門片區發展成果的最好檢驗。”廈門自貿委政策法規局副局長吳文生介紹道,2019年,廈門片區推動58個重大招商項目落地,投資額179.6億元,包括中影、京東、象嶼易大宗等17個世界500強、央企、民企、臺灣百大、獨角獸等高能級項目。
截至2019年底,廈門自貿片區入庫招商項目210個、總投資額690.7億元;其中,高能級項目73個,在談項目88個,占所有入庫項目一半以上,朝著高標準招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穩步邁進。
征程萬里,重任千鈞。如今,站在新的更高起點,廈門自貿片區把目標任務轉化為路線圖和時間表,為打造中國特色自由港型經濟特區發揮積極作用,續寫新輝煌。
勇擔使命 砥礪前行
探索特色發展的“平潭路子”
平潭島簡稱嵐島,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區,與臺灣隔臺灣海峽相望,距臺灣新竹僅68海里。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和國際旅游島”為目標定位的自貿片區,平潭在對臺融合、對外開放等領域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走出了一條獨具平潭特色、對臺先行先試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原產地簽證管理改革創新、“一站式”臺胞臺企服務中心、對臺職業資格采信……在投資體制改革、貿易通關便利化、對臺融合發展等多個領域,平潭片區為全省、全國提供了119項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驗成果”,投資審批改革“四個一”入選2019年中組部編寫改革攻堅克難案例
平潭是“閩臺合作的窗口”、兩岸關系發展的“橋頭堡”。平潭實驗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力指出,近年來,平潭片區積極發揮對臺優勢,推出的對臺先行先試舉措占福建自貿區對臺創新成果七成以上。
在全國率先將跨境直購、保稅備貨和快件三個監管中心整合為一個“兩岸快件中心”,實施“一個中心+N個保稅倉庫”的運作模式,提升通關效率。
2017年5月9日,福建平潭兩岸快件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位于金井跨境電商物流園區內,占地面積17畝。其中,5500平方米作為對臺海運快件監管中心,由平潭嵐臺物流公司負責運營。
嵐臺物流公司招商部負責人俞靖說,兩岸快件中心的啟用,是平潭在貨物的倉儲、物流以及提高海關通關效率上取得的新突破,為不斷推動港口流量,促進航運物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該中心已入駐電商、物流與各類企業140多家,現累計進口額約一億一千多萬元,包裹訂單約40萬個,每天出單量約3000多票。
全國首票快件從平潭通過海運赴臺
平潭自貿片區厚植創業創新沃土,落實對臺優惠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追夢人”來嵐創業打拼,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孟邦就是其中一個。
來自臺灣臺中的陳孟邦非常看好平潭的“三區疊加”政策。“在平潭,除了有場地支持外,還有政策扶持力度大、辦事效率高,這些都是平潭獨特的優勢。”陳孟邦平和的語氣透著堅定與自信,他期待更多的創業者來到平潭,齊心聚力建設共同家園。
風起云涌浪頭勁,百舸爭流立潮頭。五年來,平潭自貿片區堅持制度創新與功能培育相結合,激發市場活力,催生一批新業態新模式,為產業培育壯大注入了澎湃動力。
總部平臺經濟蓄勢騰飛。總部平臺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實現高速增長,2019年營業收入達271.48億元,成為平潭歷史上第一個百億產業。
物流貿易產業鏈條初步形成。2019年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同比增長70.3%,成為平潭第二個百億產業。
春夏之交,嵐島生機盎然。平潭自貿片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發揚斗爭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推動形成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發。福建自貿區發展步子正在不斷加快,制度紅利加速釋放,開放效應日漸凸顯,已成為推動當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助力區域經濟騰飛。
版權所有 ? 2023 福建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jxcjhg5727.cn 閩ICP備17034359號-1 技術支持:元碼科技